這本書是台灣藝人賴佩霞寫的書,書中在講述她的童年生活:缺席的父親、強勢的母親,以及她前一段破碎的婚姻生活,以及她如何花了20年,透過身心靈課程、自我的反思及修煉,最終《回家》的道路。

 

“這本書講的,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故事,而是任何一個人的故事。我要講出這個故事,是因為今天的我很幸運的覺醒了。我不僅實現了夢想,擁有一個理想的家,一個我渴望回的家。更重要的是,我回到源頭,回到本心,回到我一直尋找的自己---一個我心靈的「家」”--賴佩霞

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中,大概可以分為幾個階段:

【受害者時期】

        這個階段,作者交待了關於她的原生家庭的特殊背景,以母親相依為命,卻又互相傷害,以及第一段婚姻的重傷狀態。

 

【情緒釋放期】

        作者開始從婚姻的傷痛中意識到自己有很多內在的傷痛需要去挖堀、去療癒,於是開始大量上心理學課程、各類型的諮商等等,也書寫了很多關於自己從中的收獲。

 

【自我覺知期】

        透過成長課程的學習,作者開始對於自己的情緒、念頭,種種的感受,已經不是那麼認同,已經開始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,並且單純「觀照」這樣的情緒,不隨之起舞。

 

【接納所有的自己】

        「人如果有原罪,那就是分別心」--巴觀

        作者曾經去印度合一大學向靈性大師巴觀學習,了解到其實當人放下了分別心後,才能真正體會到一切都是合一的,也就是Oneness,一的概念。

 

最後一個時期,賴佩霞講到一個故事,我非常非常的感動,我想一起分享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。

 

有一天晚上睡覺前,我和Bob在聊天,聊起母親在世時,我曾有多麼忤逆她、不尊重她、瞧不起她,甚至多不喜歡她。我曾嫌我媽多麼不登大雅之堂,帶不出門、好俗氣,講話粗魯。甚至,她違反了社會的道德標準,不止未婚生子,男朋友還一個接一個換。

 

這是我第一次如此坦白,血淋淋的把心裡、腦裡對母親的評估,一股腦倒了出來。

 

對於一個很少在別人面前數落母親的我來說,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。我知道bob了解我對母親的愛,同時他也非常尊敬我的母親。整個過程像是一種對神的告解,對自己的接納。

講著講著,我發現自己在說這些時,心裡的感覺,跟過去很不一樣。以前我絕對不會把這些想法這樣大剌剌的說出來,即使我心裡有閃過這些念頭,也很難告訴別人,我母親是這樣一個人。

 

但是那天晚上,我跟bob說完這些之後,我竟然一點罪惡感也沒有,而且沒有難過。此刻,我已經可以心平氣和,分辨那些只是存在我腦子裡的聲音,不是是事實。我細細的品味著這樣的釋放與接受。

這篇文章後面主要的敘述到,她發現這些腦內的聲音,都來自於母親的教育、以及社會帶給他的觀念,這些無意識的觀念,讓她受了很多的苦。但是透過觀照自己的情緒跟想法,終於掙脫了這樣的制約,回歸到本然的狀態。

 

這本書很寫實、也很細緻的寫出了一個人如何脫離受苦的狀態,回到了內心真正的家。如果對於自我成長、療癒內在的議題有興趣的朋友,推薦你可以看看!(已絕版,可以去二手書店碰碰運氣)

 

 

作者資訊-凡妮莎

我是心靈工作者,使用催眠及牌卡協助人們探索潛意識,找回內在的力量。

歡迎追蹤我的文章,或是預約催眠諮詢

臉書:《凡妮莎聊心室》

LINE@:《凡妮莎聊心室》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賴佩霞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凡妮莎 的頭像
    凡妮莎

    凡妮莎聊心室

    凡妮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