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一位來自內地、非常可愛討喜的大學生,

與他說話有一種開心的感覺油然而生~

而且不自覺會捲舌兒~真是太有趣了。

催眠結束後,他很認真了打了一篇體驗的文章

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分享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對催眠的刻板印象一點都不“刻板”,反而覺得它非常神秘有趣。

似乎我躺在椅子上,催眠師只需按下我靈魂中的一個按鈕,我就會乖乖地把一切自我的真相說出來。

甚至我會說什麼,自己都無法知道,要靠清醒以後催眠師的轉述才能了解。

事實上,催眠體驗確實很獨特,但不是我想象的那種——它和心裡咨商一樣需要意識的高度集中。

這次有機會在台灣體驗一次催眠,完全是偶然。

除了一些臨近畢業的焦慮以外,在去催眠前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,最大的驅動力就是好奇。

我對催眠的第一印象就是催眠師美女聲音很好聽。在她的慢慢引導之下,我看到了很多畫面。

 

我想分享最獨特的兩個體會。

起初的場景沒有設定任何具體的時空,我可以天馬行空地任意發揮,最直覺地描述出我看到的畫面。

在那些場景中,不管是雲層之上的宮殿,還是青山下的村鎮,我都有一個不同於現實的形象。

我會看到自己身形高大英武,穿了一身白色的衣衫,配了一柄短劍,眼神平靜而堅定,似乎完全是古代的風格,但髮型卻是短髮。

那個“我”特別自由,很瀟灑,總是一個人,可以去任何他願意去的地方。

他會為了尋找一個傳說中的心法來到雲層之上的一座園林,但到達目的地以後的第一件事卻是在一個石制的涼亭裡靜坐吹風。

他在世間行走時也會捲入一些紛爭中,有他自己的羈絆,但心裡卻很清楚自己還是會繼續遠行。

當他逐漸處理好一些事務以後,他又會再次動身。

 

很明顯我羨慕這樣的狀態,不用為俗事(比如畢業後找工作)牽絆,可以突破各種限制(比如金錢),只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,去體驗各種不同的生活。

事實上我理想中的人格大約就是士大夫和俠客的結合。

士大夫意味著負責、理智、現實的那一面,而俠士則是理想主義、率性、自由的載體。

 

這樣一想,催眠中那個“我”的形象就完全可以理解。 另外一個奇妙的體驗就是窺探“前世”。

當催眠師說“現在,你來到了你的前世,你發現自己穿了什麼衣服,周圍是什麼場景”時,瞬間我好像就清楚地看到自己正在一個古代的集市上,不遠處有一群人正在圍觀吵架。

而“我”是一個四五十歲的老人,這在古代是一個比較大的年紀,“我”對自己身體和心裡狀態的感知也與之相符。

“我”穿著粗麻布的衣服,身形傴僂。

“我”也上前去看了那場吵架,然後回了家,看到了自己的房子和家人——只有一個兒子,一個兒媳和兩三個孫子,一切都很清楚,我連房子的樣式以及房子旁邊的菜園都能比較詳細地描述出來。

當時“我”的心理狀態就是對生活沒有任何的期待,只是過一天算一天。

 

接下來催眠師引導我回想年輕時候的樣子,那是完全不同的感覺。

“我”三十歲左右是一個漁夫,有兩隻船,一隻用來打魚,一隻就停在江邊安家。

“我”當時身材高大,打魚打的很好。

家裡有一個妻子,雖然只看到她的背影,但“我”覺得她一定既美麗又體貼,還有三個孩子,大約都六七歲的樣子,在江灘上嬉戲打鬧。

“我”通常天還沒亮就出門打魚,下午三四點收工。

之後會坐在岸上一顆大柳樹下和其他漁夫聊天,或者陪孩子玩。

當時覺得人生充滿了希望,臉上總是掛著笑,那種幸福的感覺可以清晰地體會到。

 

然後催眠師就問我,在三十多歲和四五十歲之間發生了什麼變故,為何生活景況差別那麼大。

她一說完,我的腦海中就浮現了一個畫面——一群土匪騎著馬衝過來,船桅被砍斷,船身起了火,之後就是一片混亂。

我心裡好像知道孩子最終都還活著,只是和妻子就再也無緣再見,這在“我”臨終時還是最遺憾的一件事。

臨終前又是不同的樣子。我在一座大宅子裡,床和屋內的裝飾都很講究,有一群男人跪在床前,屋子外面是一大幫女眷。

“我”推測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孫子中有人中了狀元,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”吧。

但總之“我”最後的心境很平靜,覺得這一輩子也值了,安心地等待離去。

 

當我簡單地描述完這場“前世”之後,我自己都覺得頗有些不可思議。這會是真的嗎?

我的理智給出的解釋是,這只不過是電視劇和玄幻小說留下的印象片段的再加工罷了。

但是,我覺得更有意義的考慮是,在那麼多備選的場景和情形中,為什麼潛意識選擇了這個而非其他的?

第二點意義在於,看過了“我”起伏動蕩,充滿變數的“前世”之後,我突然有種輕鬆的感覺,畢業實習之類的事似乎重量比催眠前輕了好多。

這就是我的催眠體驗。

 

圖片來自: flickr.com

arrow
arrow

    凡妮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